政策知識
發布日期: 2019-03-28 13:40:46
介護,源于日本,也就是養老,但與我們所知的養老全然不是一回事。日本人口老齡化已經不是新鮮的新聞了,從1978年開始日本一直走在人口老齡化的路上。
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養老,如何讓老人們得到好的護理是必須攻克的難題。
什么是日本介護
日本介護是指對人口老齡化服務的一個新型職業,與平常人們熟悉的保姆是有一定的區別,相當于一個升級版保姆,在護理技能、人體力學、老年心理學、語言藝術等方面更顯專業性,日本介護就是為老年及殘疾智障人員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的一個職業。
日本養老介護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一個,同時具有發達的養老產業(養老理念、養老制度等),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成熟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
日本介護服務分類
介護服務分為兩種,其一為在宅服務,它包含了上述所說的內容以及日間康復、居家醫療等內容。其二為設施服務,包括介護保健型設施、療養醫療型設施、福利型設施等。
介護的費用老人只需要承擔10%,其它均由保險基金支付,據統計2011年日本大約20%左右的65歲老人得到了介護服務。
日本成熟的介護體系
介護提倡自立支援,就是根據老人自身的情況,鼓勵老年人在可動范圍內,挖掘潛在機能,利用現有的能力完成日常起居,盡可能的讓老人們自己動手,并在關鍵的時候給予幫助,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
同時照護人員結合老年人身體機理、老年心理學等多方面、全方位專業知識和技能對老人進行貼心細致的護理。和普通的護理不同的是,介乎已經成為了社會認可的高專業性職業?;旧夏隳芟氲降囊恍┳o理內容,都包含在介護服務里,例如:洗澡、做飯、洗衣、看病、散步等。
國家衛生計生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與日本醫療看護合作社合作,設立了“醫養結合人才培養計劃”(日本介護),每年向日本派遣1萬名養老護理(日本介護)帶薪實習生,以此促進我國的養老事業的人才建設,通過對日本介護知識的學習,最終為國家傳播先進的養老經驗和理念
目前國內在實際業務開展中,本地企業喜歡用“護理/照料”,歐美公司喜歡用“照護”,而一些日本企業則喜歡用“看護”。
介護工作理念中的兩個重點
1)尊重人的尊嚴:必須將每一位需要介護的老年人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
大家都說日本的服務好,養老服務做的更好。什么跪式服務啊、各種隱私保護啊、細聲細語打招呼啊等等。硬件也做的好,什么在機構里面還原老人在家的生活環境、在機構內設置吸煙室等等。
這在日本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大家都一樣。因為介護的工作理念中明確了要把每一位老年人作為獨立人格來看待,即使他(她)們因為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退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所以,無論是介護服務的設計,還是設施、產品的研發自然都需要做到維護老年人獨立人格的基本原則。
誠然,我們是未富(指文化素質)先老,對于人格這個問題似乎整個國家都沒有太多的重視,但尊重永遠都是每一位花錢購買服務或產品的客戶都希望獲得的一種情感支持,換作你,你試試?
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自己去思考更適合中國人的尊重方式?而由此進行設計和教育?此外,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對于護理從業人員的人格尊嚴維護,這算是中國式介護的特別之處吧。
2)支援自立生活:應“以人為本”,從幫助被援助者自立的角度出發,通過活用被援助者的殘存能力,維持和促進身體功能,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被援助者的生活質量。
日本養老企業中有很多非常棒的產品,比如適合手抖虛弱的老年人使用的筷子、勺子、碗,適老化的桌椅、護理床、指甲刀等。
比較明顯的是大家都能在日本養老機構的客廳中看到開放式的洗手池;也能夠看到介護人員在為無法獨立生活老人服務過程中很多時候只是很親切的守候在旁邊,除了必需幫助之外,更多的在通過交流讓老人自行行動等等。
而以上做這些產品、這種設計、提供這樣服務方式均是來源于介護服務的支援自立生活這一工作理念。
首先,介護所提供的設施、產品和服務只是為幫助老人,而不是替代老人,使老人可以更好的實現自立生活。
其次,需要讓老人殘留下來的殘缺功能繼續發揮,也就是說他(她)能做的地方盡量讓老人自行去做,通過這樣可以維持并且促進自己的身體功能,最后達到高質量的生活。
介護自立支援這一理念,最后給我們帶來的結果是:員工獲得了老人及家屬尊重的提升,也減少了點滴的勞動力。與此同時,有不少輪椅老人居然可以擺脫輪椅了(并沒有專門的康復訓練)。
用我們的話來講,這叫“康復訓練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以,支援自立生活這一介護理念,實在太需要讓我們的每一位從業人員,甚至是客戶深刻認識到。
日本介護將成為中國的稀缺資源。中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事業面臨至少900萬的人才缺口,而日本是全球養老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
日本養老介護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一個,同時日本具有發達的養老產業(養老理念、養老制度等),因此中國人應該向他們學習日本介護的技術和職業,最終用日本介護的服務水平服務于本國人民,報效國家。